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用户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东部法制网 >> 文章中心 >> 社会 >> 正文
西安思源学院“三下乡”让大学生在锤炼中成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青年导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13         ★★★

  近年来,西安思源学院始终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作为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重要目标,以多种形式丰富社会实践内容,通过不断创新举措,使教育手段更为开放,教育内容更接地气。而持续开展多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正是该院众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的一项成就突出的品牌工程。 2008年以来,该院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及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明办、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多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三下乡”这一实践活动中,在向农村基层乡镇输送文化、科技、教育知识的同时,也使本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洗礼和升华,成为善思考、肯担当、有作为的一代新人。

  

西安思源学院“三下乡”让大学生在锤炼中成长

  西安思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部分成员

  在实践中感悟人生价值的真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里教导儿子的话,于今天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同样适用。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通讯技术环境下,青年学子很多知识都来自网络,但是,网络和书本一样,终究仍需实践的检验。从2008年至2013年,西安思源学院“三下乡”活动走过了6个年头。6年的探索,该院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将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使学校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学校诸多实践教学项目举办的有声有色。每年暑期该院都会选拔一批学生参与扶贫支教、政策宣读、科技服务等活动,许多大学生在活动中体味到助教助学、服务农村的快乐。

  王志鹏,西安思源学院五年高职学院11级财务管理02班学生,曾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两次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先后在咸阳礼泉西张堡镇和西安灞桥区席王街道办服务。他在总结本身的“三下乡”体会时说:“在三下乡期间,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了本身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应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其含义。”

  在席王街道办服务期间,王志鹏和他的队友第一次接触到了残疾人篮球队。这些队员都是有着轻度或是重度残疾的人,他们还曾参加陕西省残疾人篮球联赛,获得过骄人成绩。当问及他们是什么促使将这项运动一直坚持下来时,该队长坚定地回答:“组织打篮球有利于残疾人在身体及身心的恢复康复。我们残疾人虽然身体无法与正常人相比,但我们也有理想,也有梦想,我们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王志鹏感慨道,看到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热情和力量,看着他们坚持梦想的勇气,老师们被他们身上散了出来的热情所感染。他们亦可以如此,老师更应该有不断进取,坚持梦想的勇气和毅力。 他说:“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三下乡活动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不但提高了我的知识和水平,同时也让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友情。”

  在实践中获得服务社会的快乐

  蔡迎杰,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于2013年暑期参加“三下乡”活动,和28名队员到灞桥区席王街道办服务。

  在回忆起“三下乡”那段时间的时候,蔡迎杰说:“暑期三下乡虽然告一段落了,然而只要我闭上眼睛,整个三下乡的过程都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和我的队友一起努力,一起欢笑,一起辛苦的工作,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永远的回忆。”

  “我们一起下乡的队员大都是习惯城市生活的孩子,三下乡活动让我们切切实实的接触了一次黄土地上的生活,真正感受到农民的不易,也让这次的服务特别难忘。”“

  “在星期天,趁着挂职单位双休日,我们一起到麋鹿村的儿童村奉献爱心,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为儿童村的爱心菜园除草。我们的到来,孩子们似乎比往常更加的开心,一直跟在我们的身后,和我们一起劳动,缠着让我们讲故事。”

  吴数豪,西安思源学院管理学院12级人力资源管理班学生,2013年暑期“三下乡”队员之一,与蔡迎杰一同至灞桥区席王街道办服务。

  在吴数豪和队友们支教的日子里,每天都能看到学生家长们在窗口前观望着教室中本身的孩子 “家长们不但是在看孩子,同样在观望着我们,看我们的水平,看我们的实力,看我们能给他们的孩子教些什么。我们原因是不是专业教师,在讲课时,生怕给孩子们讲的不够好。这让我们感觉我们的责任重大,心里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所以,在课余时间,我们都还得不断地学习充实本身,虽然辛苦,但看到学生家长满意的表情,我们的心里是快乐无比的。”

  在暑期活动即将结束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离别礼物时,孩子们的情绪很激动,很多孩子哭着拉住老师们的手不让走,不断说:“老师,不要走,老师,你们什么时候会再回来。”“看着他们哭红的眼睛,满是泪水的脸庞,我们心中的不舍也化作了泪水模糊了双眼,与他们紧紧相拥。”“那些孩子们,是可爱的,是天真的。他们的乖巧和顽皮,乃至游戏中那一丝丝的执拗都深深的印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流连忘返,我和队员在十一国庆假期的时候还回到了我们支教的地方,去探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们。虽然我们能带给他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我们引发的梦却是无限的。我们不求他们能记住我们的名字,只希望能让他们能努力学习更多的东西,让他们更了解外面等待他们的是怎样一片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们也能靠本身的双手成就一片属于本身的蓝天。”

  暑期“三下乡”活动给了蔡迎杰和他的队友们一个奉献爱心的机会,让他们在“三下乡”支教中感悟到了书本里没法学到的人生体验。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蔡迎杰和队友们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灿烂的笑容。在服务基地,让蔡迎杰和队友记忆深刻的是,每天,他们都会透过那一片片贫瘠的土地,越过那一排排破旧的教室桌椅,看到的是一双双充满未知欲望的眼神。正如蔡迎杰所说,“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快乐,同时也让我们本身得到了快乐和莫大的成就感。我希望社会各界能伸出援手,帮助一下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弥补一些他们心中缺失的那份爱。”

  在实践中确立实现理想的坐标

  “三下乡的记忆是深刻的!就在前段时间教师节的时候,我收到了来自支教地孩子的祝福短信,心中思绪万千,涌起对孩子们的思念和我的那段支教经历的美好回忆。” 现任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团委书记的李玮这样回答记者。

  李玮,西安思源学院09级交通运输专业学生,2011年参加三下乡活动,赴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招贤镇支教,期间被同学举荐为支教队队长。2012年毕业后,凭借本身在校练就的扎实实践能力和理论功底,进入赫赫有名的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作。

  一路走来,李玮总喜欢向别人提起关于大学时代“三下乡”的那段记忆。他说,“我应该感谢我的母校思源学院,是她让我提前感知了更多的东西,使她让三下乡留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感触。”

  “我现在工作在工程单位,工作流动性大,有些工地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但是想想在支教时的那些孩子们,每天只能吃土豆、喝井水、用旱厕,我会对本身说,现在的这点困难不算什么。工作后,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内容要学习,每当我倦怠想要偷懒的时候,我也总会回忆起那些山里孩子们眼神中对于知识的无限渴望,然后告诉本身,你凭什么不努力,你的不珍惜,可能对别人来说就是梦寐以求的。”正是由于有了“三下乡”这样的经历,使已步入职场的李玮对生活、对工作有了本身独特的感悟。

  “时间如梭,转眼间毕业三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在学校的参加的三下乡活动,仍然记忆深刻。”

  谷文杰,西安思源学院07级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2009年三下乡活动赴武功县实践队的一员。在回忆“三下乡”时说,“我是2009年参加我们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当时有三支队伍,我当时是队长。15天的基层服务,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基层非常需要像我们一样的大学生。当时,参加完活动以后,我就决定一定要去基层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原因是我是建筑专业,毕业后,我就来到了距西安700余公里的神木县中鸡乡李家畔村,就职于当地的一家建筑施工企业,职位是现场技术员。虽然远离大都市的繁华与优越,住了三年的活动板房,尝了三年的风沙,但是当看到本身参与施工的一座座房子与厂房拔地而起的时候,心中无比的自豪。我觉得三下乡让我找准了本身的位置,树立了明确的目标,体现了本身的人生价值。”

  尤娜, 西安思源学院05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2008年三下乡实践队的成员,曾赴柞水县凤凰镇中心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现就职于河北某保税区。

  2008年对于尤娜来说,是一段难忘的记忆。那一年尤娜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到农村进行义务支教。那段下乡的经历成为尤娜大学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时间荏苒,转眼我已经毕业4年多,那时的孩子也步入高中的校门,而我已成为保税区的一名业务骨干。三乡活动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农村孩子的生活现状,面对一碗白水煮面可以吃饱就很满足的简单幸福,我让在工作中不去计划得失,简单幸福的工作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乐观的态度一直在激励着尤娜。尤娜常说:“感谢三下乡,让我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再畏惧,感谢三下乡,让我看到了本身的价值,找出了本身的不足,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

  以上的几个故事,只是西安思源学院举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以来众多成功学子的一个缩影。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

  六年奋斗,六载辉煌。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校领导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把“三下乡”推向深入,就必须持之以恒,就必须开拓创新,就必须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在“三下乡”活动中能直接受益的农民毕竟有限,只有坚持不懈,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才能使更广大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三下乡”六年来已经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在参与者中涌现出大批优秀典型。但是,如何调动更多学生充分认识“三下乡”的必要性,自觉参与到活动之中,仍有待他们认真思考。农村各地发展条件各异,经济水平不同,风俗习惯有别,如何结合实际,使“三下乡”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值得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西安思源学院“三下乡”让大学生在锤炼中成长

 

 

文章录入:艾菲    责任编辑:afa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总编信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copyright: 2012-2029 dbfaz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9001903号-1